当前位置:幼儿保健 > 保健常识 > > 正文
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
作者:洪凌蕙  发布时间:2018/10/12 17:53:48  阅读:12740

十、十一月份是传染病的高发季。天气逐渐转凉,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

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两种幼儿传染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1.webp.jpg

手足口病

一、手足口是什么

手足口病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中以EV71型、Cox A16型感染最常见。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一周左右可自愈。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

传染源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成人隐性感染比例大,有成人健康携带传播给婴幼儿的风险。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预后典型的手足口病以手、足部出疹和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为特征性表现,绝大部分患儿在发病后 5~7 天自行缓解,少部分可发展为重症。重症手足口病通常在发病后1~4 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以及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重症手足口病进展迅速,需及时诊治。

二、科学应对手足口

1.注意隔离

患儿尽量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 1 周。

2.要多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同一室内的人数不要太多,避免患儿继发感染。

3.注意卫生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水漱口;注意勤洗手 (尤其是在饭前便后),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4.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恶化,重点注意有无前面所说的危重信号出现。

5.注意护理

口腔的护理:口腔的疱疹会使患儿疼痛,饮食上要注意尽量食用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皮疹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擦浴,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并注意保持干爽。

6.注意消毒

手足口病患儿玩过的玩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

7.药物治疗

目前来说以对症处理为主,患儿发热并有不适感或可考虑服用退热药 。

三、如何预防

1.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

2.家庭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

3.儿童卫生应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儿童玩具定期清洗。

4.每天开窗通风至少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5.目前已经有肠道病毒71 型 (EV71) 灭活疫苗,可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可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疱疹性咽峡炎

3.webp.jpg

4.webp.jpg
5.webp.jpg
6.webp.jpg
7.webp.jpg
8.webp.jpg

什么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吗?

9.webp.jpg

别误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

10.webp.jpg

别误当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患此病的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

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怎么治疗:

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建议最好去医院输液。

怎么护理:

降温处理: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度或者39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效,所以不要用抗生素!

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

2岁以下的宝宝以牛奶为准,注意牛奶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冰,防止刺激宝宝口腔,增加孩子的痛苦!

2岁以上的宝宝以稀饭、米汤、面条为主,餐具要及时消毒,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

温馨提醒: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如何预防?

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那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编辑:洪凌蕙   稿源:本站原创
打印本文 另存为Word文档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百度收藏
上一篇:一周食谱(2018.10.15-10.18)   下一篇:秋季腹泻高发预警,如何将其扼杀…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通知公告

扫一扫